第三方 Cookie 退場後應該如何因應

第三方 Cookie 退場牽動的影響真的不小,有些影響甚至可能無法事先預測,所以不太了解第三方 Cookie 退場後有何影響,該如何準備,並不罪惡,我也不太懂,也還在學習。

我會鑽研 Google 提出的替代方案,分析與探討這些替代方案可能帶來的改變、限制、副作用,並在我的部落格及我的行銷科技洞察社團跟大家分享,我的觀點不一定是正確的,如果你有獨到的見解,也歡迎到社團與我交流,希望這一波變革,大家都能搭上車,一起跟上新時代。

簡單說明第三方 Cookie 為什麼要退場

由於第三方 Cookie 可以用來跨站追蹤使用者的行為紀錄,聚合資料後可以分析使用者的興趣、習慣、行為模式,甚至與使用者的個人資料做關聯,於是很多廣告平台就利用第三方 Cookie 來做這些事,以便進行個人化廣告投放。

但是上述的行為已侵犯到使用者的個人隱私,在多方個人隱私保護相關組織或單位的要求下,各種瀏覽器廠商都已同意停止預設啟用第三方 Cookie 的支援,包含 Apple 的 Safari 以及 FireFox,Google 也已承諾將會讓 Chrome 的第三方 Cookie 退場(phase out),且不再開發其他能跨站或跨應用程式的替代方案。

然而 Google 本身也經營廣告平台業務,停止 Chrome 的第三方 Cookie 之後會嚴重影響個人化廣告投放的精準度,所以替代方案(Privacy Sandbox 計畫)必須精雕細琢,才能既不侵犯使用者的個人隱私,也能盡力維持個人化廣告投放的精準度,才會讓替代方案的發展相當緩慢,甚至一再推延,不過依據最新的時程,從 2024 年 1 月起,就會先淘汰 1%,第三季中便會陸續逐步淘汰。

替代方案 Privacy Sandbox 計畫

Privacy Sandbox 計畫起始於 2019 年,被稱為第三方 cookie 退場後的替代方案,但我認為這樣的稱號造成了許多人的錯誤解讀,以為 Privacy Sandbox 是在做第三方 Cookie 類似的事,所以能夠無痛取代第三方 Cookie,然後我們這些末端的廣告投放使用者,可以像以前一樣投放廣告,無需為 Privacy Sandbox 方案做任何的應變。

我認為精確的說法應該是,Privacy Sandbox 計畫是用來做個人化廣告投放的新方案,取代原本透過第三方 cookie 跨站追蹤的模式,新舊方案的模式是完全不相同,興趣標記分類的粒度驟降,連帶讓廣告投放的精準度、轉換率都會下降,所以這需要有不同的新思維來規劃廣告投放。

另外,停用第三方 cookie 影響所及,也不只是個人化廣告的跨站追蹤而已,像是第三方身份驗證或支付流程,有很多情境原本也是透過第三方 cookie 來達成,第三方 cookie 退場之後,這些情境的需求雖然 Privacy Sandbox 也將規劃補救措施,例如提供一組臨時性的識別方法,並在限制的時間內允許第三方 cookie,但這也可能需要修改網站的程式來配合,例如當年的 SameSite 問題一樣,所以你也不能不關注。

到目前為止,Chrome 已提出了多達 30 幾項的提案,來滿足各種情境需求,這些提案都是以 API 方式提供,需要經過討論、測試和規模採用等三個階段,才會成為網路標準。

下面將開始介紹幾個比較關鍵的提案,了解這些提案的功能及用例,可以讓你更清楚 Privacy Sandbox API 的運作邏輯,以及因應 Privacy Sandbox 帶來的變化。